2025年6月,安徽合肥核心城区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信技术试验——华为携手国内电信运营商,在无需清退4G频谱的前提下,通过创新干扰避让技术实现5G网络速率提升56%。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城市5G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更标志着国内通信技术正式进入“频谱精耕”时代。
技术攻坚
长期以来,4G与5G在2.1GHz中频段的共存问题成为制约5G发展的瓶颈。传统方案需通过关闭4G基站或清退频谱为5G腾出空间,但此举会导致4G用户信号中断,尤其在老旧城区和居民密集区引发强烈抵触。华为研发团队另辟蹊径,开发出软硬件联动的智能干扰协调系统:通过底层算法实时监测频谱使用状态,动态分配信道资源,使5G设备在4G信号“夹缝”中开辟出独立传输通道。
试验数据显示,在合肥滨湖新区某居民区,现网5G用户下行速率从平均287Mbps跃升至448Mbps,流量消耗增长15%,而4G用户感知无任何影响。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展开规模化部署,预计可为运营商节省超千亿的频谱重构成本。
产业共振:从“覆盖竞赛”到“体验深耕”
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曹明表示:“5G上半场比拼基站数量,下半场将聚焦用户体验。”随着技术突破,国内运营商正加速推进5G网络从“广覆盖”向“精服务”转型。在浙江,截至2025年5月末,5G用户普及率达90.8%,移动互联网户均流量突破21.8GB/月,高清视频、云游戏等大带宽应用占比提升至67%。
技术更新也催生新商业模式。铁塔利用共享铁塔资源,在23.7万座通信塔上加装AI摄像头和传感器,构建起覆盖山水林田的数字治理网络。在湖南邵阳,铁塔视联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秸秆焚烧,将处置响应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5G日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5G日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