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西交控交科集团智研院公司打造的“1个省级平台大脑+N个隧道站点”监控体系中,AI技术正重构高速公路隧道管理范式。该体系通过部署毫米波雷达、AI摄像头与温湿度传感器,构建起覆盖隧道全域的感知网络,实现交通状态实时监测、安全隐患主动预警、突发事件秒级响应。在山西某特长隧道,系统曾精准识别因货车侧翻引发的拥堵,较传统人工报警提前12分钟启动应急预案,救援效率提升40%。
技术突破体现在多模态融合与智能决策层面。福建高速联合百度智能云开发的智慧长隧系统,集成交通流预测模型与事件检测算法,实现15分钟级拥堵预警精度超90%,行人闯入、异常停车等事件识别准确率达97%。安徽芜黄高速桃花潭隧道则创新三级预警机制:2000米外启动声光警示,500米内激活渐变式频闪减速带,200米处投射高亮度停车光幕,形成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闭环。
从山西的全域监控到安徽的柔性阻拦,AI正推动隧道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。当系统实时将事故信息同步至导航平台,当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,这些实践不仅降低30%以上运营成本,更将隧道事故率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/5。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AI优化的通风策略使风机能耗下降18%,为智慧高速建设注入绿色动能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5G日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5G日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