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全球5G-A与6G技术发展驶入快车道,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成为核心主题。作为5G向6G的过渡技术,5G-A已在中国330余个城市实现商用覆盖,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,终端类型扩展至250余种,涵盖手机、物联设备等多样化形态。其大上行、低时延特性,正推动工业、交通、低空经济等领域智能化升级:内蒙古伊敏露天矿通过5G-A实现百辆无人矿卡24小时作业,上海地铁依托5G-A网络保障智慧轨交稳定运行,顺丰科技利用5G-A专网支撑无人机物流跨地域无缝通信。
与此同时,6G研发加速从技术验证向商用预研迈进。中国信科集团完成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速率超100Gbps的突破,较5G提升100倍;华为发布6G智能体系统,实现通信与感知、算力一体化融合,网络能效提升50%。在应用场景探索上,6G技术已初步支撑地震救援智能体协同、全息通信远程手术等前沿实践,其微秒级时延与广域连接能力,为L5级自动驾驶、数字孪生城市等未来场景奠定基础。
技术融合方面,5G-A与AI的深度协同成为关键趋势。中国移动联合产业界推出5G-A蜂窝无源物联网微站,在智能工厂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;中兴通讯“AI万兆全光园区方案”通过光技术基底与智能引擎联动,破解多场景落地网络难题。随着三大运营商持续扩大5G-A基站覆盖,并启动6G技术先行先试,一个由智能终端、先进网络与丰富应用构成的万物智联生态正加速成型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5G日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5G日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